成都市鑫宏威野营装备器材有限责任公司

400-999-1629

新闻中心 News

救灾帐篷搭建全流程介绍

日期: 2025-09-05
浏览次数: 0

地震、洪水、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后,救灾帐篷作为受灾群众的“临时家园”和救援人员的“工作站点”,其快速、规范的搭建直接关系到救灾工作的效率与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。救灾帐篷搭建并非简单的“拼接组装”,而是一套需严格遵循流程、兼顾安全与效率的系统性作业,每一个步骤都需精准操作,确保帐篷在复杂环境下具备稳固性、安全性与实用性。

救灾帐篷

一、搭建前准备:奠定高效搭建基础

搭建前的充分准备是避免流程混乱、减少时间浪费的关键,需从“场地勘察”“物资清点”“人员分工”三个维度同步推进,确保搭建工作有序启动。

(一)场地勘察与清理:选择安全适配的搭建环境

救灾现场环境复杂,需优先选择符合安全与使用需求的搭建场地,这是保障帐篷后续稳定性的前提。

安全优先原则:避开可能存在二次灾害风险的区域,如地势低洼易积水处(防止洪水倒灌)、山体边坡下方(避免滑坡、落石)、高压电线下方(杜绝触电隐患)、危旧建筑周边(防止建筑坍塌砸损帐篷);优先选择地势平坦、视野开阔、排水良好的硬质地面(如空旷操场、广场),若为松软地面(如泥土、草地),需提前评估地面承重能力,避免帐篷搭建后因地面沉降导致倾斜。

场地清理作业:确定场地后,需对地面进行清理——移除石块、树枝、玻璃碎片等尖锐杂物,防止划破帐篷面料或划伤操作人员;若地面存在明显凸起或凹陷,需进行简单平整(如用铲子填埋凹陷处、敲平凸起石块),确保帐篷底部与地面贴合,减少漏风、渗水风险。

规划帐篷布局:根据救灾需求与场地大小,合理规划单顶帐篷的位置与间距(通常帐篷间距不小于1.5米,预留消防通道与人员通行空间),同时考虑帐篷朝向(如避开强风方向,减少风力对帐篷的冲击;兼顾采光需求,避免帐篷长期处于阴暗潮湿环境)。

(二)物资清点与检查:确保组件完好可用

救灾帐篷的组件通常包括“帐篷主体(面料、门窗)”“支架系统(主杆、横杆、地杆)”“固定配件(地钉、拉绳、扣件、防风绳)”三大类,搭建前需逐一清点并检查,避免因组件缺失或损坏导致搭建中断。

组件清点:对照帐篷装箱清单,核对每类组件的数量——例如,一顶标准救灾帐篷通常包含1套帐篷面料、6-8根主支架、若干横杆、10-15根地钉、4-6根拉绳;若发现组件缺失(如少地钉、断拉绳),需及时补充或更换,不可勉强搭建。

组件检查:重点检查关键部件的完好性——帐篷面料需无撕裂、无破洞、接缝处无开线;支架需无弯曲、无裂纹、接口处螺纹或卡扣完好(避免拼接时无法固定);地钉需无变形、尖端锋利(确保能顺利打入地面);拉绳需无磨损、断裂,扣件需能正常扣合。若组件存在损坏,需立即更换,防止搭建后帐篷坍塌或漏雨。

(三)人员分工:明确职责提升效率

救灾帐篷搭建需多人协作(通常3-5人一组),合理分工可避免重复操作或职责空缺。建议按“主搭建员(1人)辅助员(2-3人)安全员(1人)”分工:

主搭建员:负责统筹搭建流程,指挥支架拼接、面料覆盖等核心操作,确保搭建步骤符合规范;

辅助员:协助传递组件、固定地钉、拉扯拉绳,配合主搭建员完成体力作业;

安全员:全程观察搭建环境(如是否有突发大风、人员操作是否规范),及时提醒安全隐患(如支架拼接时避免手指被夹、地钉打入时防止误伤),确保搭建过程无人员受伤。

二、搭建核心流程:从支架到帐篷的规范组装

搭建核心流程需遵循“先支架后面料、先固定后调整”的原则,分步骤完成支架拼接、面料覆盖、固定加固,确保每一步操作精准到位。

(一)第一步:支架系统拼接——搭建帐篷“骨架”

支架是帐篷的“骨架”,其拼接的稳固性直接决定帐篷整体结构安全,需按“先主杆后横杆、先底部后顶部”的顺序操作。

主支架拼接:取出主支架(通常为可伸缩或分段式铝合金杆),将分段支架的接口对齐,顺时针旋转拧紧(或扣紧卡扣),确保接口处无松动——例如,将3根分段主杆拼接成1根完整主杆后,需轻轻晃动测试是否牢固,若存在晃动,需重新检查接口是否拧紧。根据帐篷设计,将拼接好的主支架按“四角中间”的位置摆放(如方形帐篷需在四个角各立1根主杆,顶部再横向搭建2根横杆)。

横杆与地杆安装:将横杆两端的接口与主支架的对应卡扣连接,轻轻按压扣紧(或用螺丝固定),形成帐篷的顶部框架;地杆(沿帐篷底部边缘铺设的支架)则需与主支架底部接口连接,确保帐篷底部框架平整,为后续铺设面料提供支撑。

支架垂直度检查:支架拼接完成后,需检查主支架是否垂直于地面(可用水平仪辅助或肉眼观察),若某根主杆倾斜,需调整接口位置或轻微撬动地面,确保所有主支架垂直,避免帐篷搭建后因“骨架倾斜”导致面料受力不均。

(二)第二步:帐篷面料覆盖——包裹“骨架”形成庇护空间

面料覆盖需在支架框架稳固的基础上进行,避免因支架晃动导致面料刮擦损坏,操作时需注意“对齐位置、避免褶皱”。

面料展开与定位:2-3名辅助员共同将帐篷面料(折叠状态)轻轻展开,避免拖拽导致面料磨损;主搭建员指挥将面料覆盖在支架框架上,确保面料的门窗位置与支架的对应开口对齐(如面料的门需对应支架框架的正面开口,窗对应侧面开口),同时保证面料四周下垂长度均匀,无一侧过长或过短。

面料固定(初步):先将面料顶部的扣环与支架顶部的横杆卡扣连接,固定面料的“顶部位置”;再将面料四周的魔术贴或系带与主支架缠绕固定(每根主支架至少固定2-3处),防止面料在风力作用下移位。初步固定时无需过度拉扯面料,避免面料因张力过大导致撕裂。

面料平整调整:从帐篷顶部向四周轻轻拉扯面料,消除面料表面的褶皱——尤其是接缝处,需确保面料平整贴合支架,避免褶皱导致接缝处防水性能下降(雨水易在褶皱处积水渗入)。

(三)第三步:固定加固——抵御外力确保帐篷稳固

固定加固是应对救灾现场复杂环境(如大风、降雨)的关键步骤,需通过“地钉固定”“拉绳加固”“底部密封”三重措施,增强帐篷的抗风、抗渗能力。

地钉固定:锚定帐篷“根基”

沿帐篷底部四周,在每根主支架外侧1-1.5米处标记地钉位置(地钉需呈45°角斜向打入地面,而非垂直打入,这样能增强地钉的抗拔力,避免被大风拔出);

用锤子将地钉打入地面,确保地钉顶部仅露出5-10厘米(便于后续连接拉绳),若地面较硬(如水泥地),可先用冲击钻打孔(孔径略小于地钉直径),再打入地钉;

每根地钉需对应连接帐篷面料底部的系带或拉绳,将系带拉紧后系在了你能地钉上(采用“活结”系法,便于后续调整松紧),确保帐篷底部与地面紧密贴合。

拉绳加固:增强帐篷抗风性

取出帐篷配套的拉绳,一端与帐篷顶部或主支架中上部的拉环连接(系紧,避免脱落),另一端通过扣件与地钉连接;

拉绳需呈“八字形”或“放射状”分布(每根拉绳与帐篷主体的夹角约30°-45°),这样能更大化分散风力对帐篷的冲击力;

调整拉绳松紧度:用手轻轻拉扯拉绳,确保拉绳无松弛,但也不可过度拉紧(避免支架受力过大导致弯曲),可通过拉绳上的调节扣件微调松紧。

底部密封:防止雨水与蚊虫进入

若地面存在缝隙(如泥土地面的裂缝),需将帐篷底部的裙边(面料延伸出的部分)向外侧铺开,并用泥土或石块压实裙边(或用额外地钉固定裙边),形成“防水坝”,防止雨水从帐篷底部渗入;

检查帐篷门窗的拉链是否完好,关闭门窗后确保拉链拉到底,避免蚊虫或雨水从门窗缝隙进入。

三、搭建后验收与维护:保障帐篷长期可用

搭建完成后并非“万事大吉”,需通过验收确认帐篷合格,同时做好日常维护,确保帐篷在救灾期间持续发挥作用。

(一)搭建后验收:多维度检查安全性与实用性

验收需围绕“结构稳固性”“防水密封性”“使用便利性”三个核心维度展开,发现问题及时整改:

结构稳固性检查:

用手推动主支架,检查支架是否晃动(若轻微晃动属正常,若明显倾斜或松动,需重新加固地钉或拉绳);

拉扯拉绳,确认拉绳无松弛、地钉无松动(若地钉有拔出迹象,需重新打入或更换更长地钉)。

防水密封性检查:

观察帐篷面料接缝处是否有开线、漏胶(若有,需用防水胶带临时修补);

若现场有条件,可进行简单淋水测试(用喷壶向帐篷顶部与接缝处喷水),10-15分钟后进入帐篷内部检查是否有渗水(若渗水,需标记渗水位置并修补)。

使用便利性检查:

测试门窗拉链是否顺畅(若卡顿,可涂抹少量润滑剂);

检查帐篷内部空间是否平整(无支架凸起、面料褶皱),确保受灾群众居住舒适。

(二)日常维护:延长帐篷使用寿命

在救灾期间,需定期对帐篷进行维护,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损耗:

定期检查:每天检查一次地钉、拉绳(若遇大风天气,需增加检查频次),及时拧紧松动的地钉、拉紧松弛的拉绳;检查面料是否有新的撕裂或破洞,发现后用防水补丁或胶带修补。

清洁与防潮:若帐篷内部因冷凝水或雨水少量渗入,需及时用干布擦拭干燥;定期打开门窗通风,避免帐篷内潮湿导致面料发霉(尤其是长期使用的帐篷)。

应急处理:若遇突发强风,需立即组织人员加固拉绳、压紧帐篷裙边;若帐篷支架出现弯曲,需及时更换备用支架,避免支架断裂导致帐篷坍塌。

一套高效、安全的搭建流程,离不开救灾帐篷产品——帐篷的面料强度、支架材质、配件质量,直接影响搭建效率与使用安全性。无论是地震救灾中的临时安置,还是防汛抢险中的救援站点搭建,鑫宏威的救灾帐篷都能凭借可靠品质,配合规范的搭建流程,为受灾群众筑起稳固的“生命庇护所”。

相关内容
地震、洪水、泥石流等自然...
2025-09-05
民政帐篷作为应急救援、临...
2025-09-04
救灾帐篷作为应急物资体系...
2025-09-03
应急救灾工作中,帐篷作为...
2025-09-02
面对自然灾害、突发事件等...
2025-09-01
地址:成都市青白江区工业集中发展区复兴大道318号
电话:400-999-1629 
传真:028-83626796
邮编:330520
Copyright ©2005 - 2013 成都市鑫宏威野营装备器材有限责任公司

电话:400-999-1629

邮箱:xhwyyzb@163.com